主要行业
- 金融服务 房地产 有色金属
- 医药生物 化工行业 机械设备
- 交通运输 农林牧渔 电子行业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务
- 汽车行业 黑色金属 采掘行业
- 家用电器 餐饮旅游 公用事业
- 商业贸易 信息设备 食品饮料
- 轻工制造 纺织服装 新能源汽车
- 高端装备制造 其他行业
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免责条款】
1. 用户直接或通过各类方式间接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服务和数据的行为,都将被视作已无条件接受本声明所涉全部内容;若用户对本声明的任何条款有异议,请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全部服务。
2. 用户需知,研报资料由网友上传,所有权归上传网友所有,慧博投研资讯仅提供存放服务,慧博投研资讯不保证资料内容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真实性或品质;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内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权的情形,应该及时向慧博投研资讯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慧博投研资讯将遵循"版权保护投诉指引"处理该信息内容;
4.本条款是本站免责条款的附则,其他更多内容详见本站底部《免责声明》;
相比50年前,本轮通胀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眼下,本轮全球通胀的长期化风险显著,或使得政策收紧的决心定力超预期,对投资环境产生深刻影响。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
对比1970年代,本轮通胀的同与不同?通胀表征相似,形成机理略不同
疫后全球大通胀,与1970年代大通胀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胀上行势头、需求支持、供给冲击等。疫后美国等通胀率屡屡刷新近40年来新高,且势头未有放缓趋势,很容易令人联想起发生于1970年代的大通胀时代。本轮通胀的扩散范围,也堪比1970年代的全方位涨价。从形成机理来看,两轮通胀都起于需求端的放水刺激,也面临能源、粮食危机等冲击,属于需求成本混合驱动型通胀。
但是,本轮全球通胀,与1970年代大通胀又有四点明显不同。1970年代的放水较为缓和,本轮放水节奏更为突然。1970年代化石能源不存在资本支出受限问题,近些年碳减排背景下,传统板块资本开支不足、供需失衡问题常态化出现。1970年代全球人口更加年轻化,而如今人口老龄化越发严重。1970年代之前通胀中枢逐级抬升,持续数十年的温和通胀环境,使得本轮通胀飙升异常突然。
疫情退潮后,通胀会否消退?警惕通胀形成机理中,短期冲击的中长期化
本轮全球通胀的长期驱动力:能源转型、俄乌战争、逆全球化等。传统能源产能受限及绿色能源高波动下,能源价格高企,可能演变为能源转型期的新常态。俄乌战争影响的持续性或超预期,对全球能源、粮食等资源品供需秩序的冲击,或加剧全球通胀的持续性。逆全球化思潮不断加深,也在持续影响全球通胀形势。
回不去的疫前世界:疫情本身带来的冲击,部分因素会中长期化。疫后心理创伤,可能不会随着疫情退潮而快速弱化,对就业意愿的压制或成为中长期现象。导致低薪劳动力的供需矛盾持续较为突出,加剧工资通胀压力凸显。疫情期间的产能破坏,恢复过程可能是长期性的,从供给端推升通胀压力。另外,疫情使主要经济体更重视供应链安全问题,或带来贸易成本上升,对通胀形成长期影响。
大通胀时代的启示?不宜低估政策收紧的决心,重视实物资产及资源股
全球社会思潮已近长期拐点,公平主义的回归或意味着长期通胀中枢的抬升。以美国为例,公平与效率的切换,主导了过去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迁,公平目标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格局、从长期推升通胀,效率目标则恰恰相反。疫情等因素,加速了公平主义思潮的回归,大幅强化劳动力议价权,从根本上推升薪资通胀压力。公平主义思潮下,力图改善居民收入格局的部分政策,会推升通胀的中枢。
以史为鉴,通胀的长期化风险,使得政策收紧的决心短期或继续超预期;对市场而言,实物资产及资源股值得重视。对货币当局而言,一旦失去公信力,必须强力收紧货币、甚至付出“硬着陆”代价,才能扭转根深蒂固的通胀预期。眼下,通胀的长期化风险,使美联储政策收紧的力度决心或超继续预期。对市场而言,还需适应通胀中枢抬升对传统框架的冲击,实物资产与资源类股票值得重视。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剧烈反弹;拜登新政力度不及预期。
为了完善报告评分体系,请在看完报告后理性打个分,以便我们以后为您展示更优质的报告。
您也可以对自己点评与评分的报告在“我的云笔记”里进行复盘管理,方便您的研究与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