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行业
- 金融服务 房地产 有色金属
- 医药生物 化工行业 机械设备
- 交通运输 农林牧渔 电子行业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务
- 汽车行业 黑色金属 采掘行业
- 家用电器 餐饮旅游 公用事业
- 商业贸易 信息设备 食品饮料
- 轻工制造 纺织服装 新能源汽车
- 高端装备制造 其他行业
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免责条款】
1. 用户直接或通过各类方式间接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服务和数据的行为,都将被视作已无条件接受本声明所涉全部内容;若用户对本声明的任何条款有异议,请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全部服务。
2. 用户需知,研报资料由网友上传,所有权归上传网友所有,慧博投研资讯仅提供存放服务,慧博投研资讯不保证资料内容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真实性或品质;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内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权的情形,应该及时向慧博投研资讯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慧博投研资讯将遵循"版权保护投诉指引"处理该信息内容;
4.本条款是本站免责条款的附则,其他更多内容详见本站底部《免责声明》;
■精选层公开发行申购热度回升,但不同公司间差异大为何?合理的发行价格或是近期精选层公司获得青睐的主要原因。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例如近期国义招标发行有效申购倍数高达301倍,高倍数的背后是发行价格4.41元相对于停牌价折扣率71.59%,对应发行市盈率10.11X,而可比行业市盈率36.17X。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不过近期也有几家公司申购倍数明显偏低,引起市场关注。
■从港股看公开发行如何保证融资顺畅又能满足投资人赚钱效应?从港股市场新股发行价格受到两方面约束:上市企业为了满足融资需求、有抬高发行价格的动机。投资者角度,一旦公司发行价格定价过高,则打新的“赚钱效应”就会下降甚至破发,就会打击投资者的热情。反之,在满足企业基本融资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定价可以提高投资者参与热情,从而有助于股票市场的热度的维持,进而帮助更多企业顺利融资,会形成正向循环。港股在这方面平衡做的较好:例如2020年至今新股上市首日总的平均涨幅约18.36%,前5日平均涨幅达18.46%,前30日涨幅平均为21.1%。加上港股首日破发率保持在30%以下(约70%公司首日上涨),因此投资人在港股持续进行新股申购策略,从长期看申购港股新股策略是能获得正收益回报是具有“赚钱效应”,因此港股会有很多投资人进而融资加码申购新股的现象。同时毕马威发表《香港IPO市场2020年回顾》报告显示,2020年港股新股集资金额达503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纳斯达克,说明在赚钱效应基础上港股也能保证融资顺畅。港股发行经验几点启示:合理的发行市盈率可以保证较高的发行申购倍数。例如港股发行市盈率占比最多仍分布在10X-20X之间;此外超额配售选择权(绿鞋)也是一个有效的调节新股供需稳定股票价格的手段。特别是港股新经济公司(亏损状态)新股的破发比例并不高只有26%,平均首日涨幅甚至达28%高于其它组,我们发现机构投资人的专业定价能力或在其中发挥了作用,一些无超额配授权或者国际申购倍数偏低的公司才容易出现破发。
■精选层已找到自身的发行方式,应坚持提升各方满意度:2021年以来精选层破发率降至13%,已低于港股市场的30%,平均超额申购倍数回升到150倍。涨幅上,年初的第三批精选层公司首日平均涨幅已达到10%,5月份第四批公司首日平均涨幅上升至22%,平均发行PE降至17.45X。赚钱效应使申购热度回升这一趋势已初显。我们认为结合精选层公司相对自由流通股本较大、有前期交易价格参照、转板机制等客观实际,精选层公开发行若能控制150倍以上超额认购比例,首日低于10%左右的破发率和首日平均涨幅20%-50%为宜。另外参考港股经验,可以加大发挥战略配售机构投资的专业定价能力,提升其话语权和比例,或可帮助这一共赢局面更容易实现。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公司盈利风险
为了完善报告评分体系,请在看完报告后理性打个分,以便我们以后为您展示更优质的报告。
您也可以对自己点评与评分的报告在“我的云笔记”里进行复盘管理,方便您的研究与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