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证券-全市场科技产业策略报告第137期:电子工业的“粮食”不可或缺,多维度探讨电子气体行业发展情况-220604

查看研报人气榜
日期:2022-06-05 05:54:38 研报出处:安信证券
研报栏目:投资策略 诸海滨,赵昊  (PDF) 32 页 1,952 KB 分享者:sbv****07
请阅读并同意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

1. 用户直接或通过各类方式间接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服务和数据的行为,都将被视作已无条件接受本声明所涉全部内容;若用户对本声明的任何条款有异议,请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全部服务。

2. 用户需知,研报资料由网友上传,所有权归上传网友所有,慧博投研资讯仅提供存放服务,慧博投研资讯不保证资料内容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真实性或品质;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内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权的情形,应该及时向慧博投研资讯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慧博投研资讯将遵循"版权保护投诉指引"处理该信息内容;

4.本条款是本站免责条款的附则,其他更多内容详见本站底部《免责声明》

研究报告内容
分享至:      

  ■写在前面:硅烷科技申报北交所,电子特气业内公司加速扩产。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电子特气是工业制造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近年来随着下游电子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特气重要性愈发凸显。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我们将从增长逻辑、竞争格局等多维度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半导体制造的关键材料,国内电子特气工艺较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电子特气是指可用于电子半导体领域生产、具备超纯、超净特性的气体,是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市场需求半导体材料,占比达到14.1%。电子特气广泛参与到半导体制造的清洗、沉积、光刻、刻蚀、掺杂等各个环节中。2020年,44%的电子特气的下游市场由集成电路所占据,另有35%属于面板行业,太阳能电池和LED及其他各占13%和8%。目前,德国林德集团、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和美国空气化工产品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三家气体供应商,2019年合计占据全球电子气体市场70%市场份额,市场高度集中。中国特种气体市场正处于成长期到成熟期衔接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该产业在很多技术难点上实现攻克,缓解了“进口依赖”局面。然而,尽管部分特种电子气已经实现自主供应能力,但硅族气体、含氟气体、卤素气体、掺杂气体、电子工业用同位素气体、成膜气体以及混配气体的国内供给均处于短缺状态,国内在这几类特种气体的相关提纯、合成等技术方面,仍较西方国家落后较多。

  ■市场需求与国内晶圆产能同向稳定扩张,预计2022年电子特气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国内电子特气市场长期被外国寡头垄断,2018年国内企业仅占据12%的市场份额,特种气体国产化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和显示面板行业发展迅速,1)集成电路领域:随着5G、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稳定增长,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首次突破10000亿元,增速普遍高于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增速;2)显示面板领域:大陆厂商在LCD领域拥有业内最高世代产线10.5/11代产线,国内规模效应不断凸显,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LCD面板供应市场,预计2022年中国面板产能占比将达到56%。此外,中国大陆晶圆厂产能市场份额从1995年1.7%提升至2020年22.8%,成为第一大晶圆生产国。晶圆代工作为集成电路中一项重要业务,下游受到半导体、芯片等需求带动,向上推动半导体制造材料市场的扩张。作为晶圆制造材料中成本仅次于硅片的材料,电子特气市场需求随国内晶圆产能增加和市场份额扩大而增加。2016-2020年期间,晶圆代工市场规模增长率几乎保持在20%以上,电子特气市场受需求推动,增长率波动趋势与晶圆代工市场相近,规模由2016年的98亿元增至2020年的17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4%,2022年我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

  ■行业仍以海外巨头为主,国内企业业务收入平均在7亿左右:2021年德国林德公司、法国液化空气、美国空气化工的营收规模分别为1963亿元、1782亿元、669亿元。2021年华特气体、金宏气体、南大光电、硅烷科技的总营收分别为13.5亿元、17.4亿元、9.8亿元、7.2亿元,其中特种气体业务收入分别为7.97亿元、6.59亿元、7.31亿元、6.49亿元。南大光电和硅烷科技的特气业务拓展较为顺利,整体来看相较于国外电子气体企业的千亿规模,国内的公司规模尚小。从业务来看,华特气体以特种气体为核心,辅以普通工业气体和相关气体设备与工程业务;金宏气体是特种气体、大宗气体、天然气的综合提供商;南大光电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始终围绕先进前驱体材料、电子特气和光刻胶三类核心半导体材料推进;硅烷科技则聚焦于电子特气中的氢硅材料产品。从客户来看,下游客户类型主要分为终端用户(中芯国际、TCL华星、华润微电、台积电、英特尔等)和气体公司(液化空气集团、日本酸素控股、大金工业集团等)两类。从研发来看,2021年,南大光电研发费用超1亿元(+85.85%);硅烷科技研发费用未超过2500万元,但增速(+249.41%)突出。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风险,宏观经济环境风险

我要报错
点击浏览阅读报告原文
数据加工,数据接口
我要给此报告打分: (带*号为必填)
慧博智能策略终端下载
相关阅读
2022-09-01 投资策略 作者:诸海滨,赵昊 25 页 分享者:bo***r
2022-08-28 投资策略 作者:诸海滨,赵昊 10 页 分享者:zhi****in
2022-08-22 投资策略 作者:诸海滨 15 页 分享者:bing******012
2022-08-02 投资策略 作者:诸海滨 14 页 分享者:mmY****oo
2022-08-01 投资策略 作者:诸海滨 22 页 分享者:sun****ng
关闭
如果觉得报告不错,扫描二维码可分享给好友哦!
 将此篇报告分享给好友阅读(微信朋友圈,微信好友)
小提示:分享到朋友圈可获赠积分哦!
操作方法:打开微信,点击底部“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或发送给微信好友。
*我要评分:

为了完善报告评分体系,请在看完报告后理性打个分,以便我们以后为您展示更优质的报告。

您也可以对自己点评与评分的报告在“我的云笔记”里进行复盘管理,方便您的研究与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当前终端的在线人数: 118634
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正在加载,请稍候...